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禁忌!八件事「千萬不要做」 守好「規矩」全家一年都平安好運
中秋節又稱月夕、秋節、仲秋節、八月節、八月會、追月節、玩月節、拜月節、女兒節或團圓節,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,盛行於宋朝,至明清時,已與元旦齊名,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。
中秋節的起源
中秋節,我國傳統節日,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,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。
關於中秋節的起源,說法較多。中秋一詞,最早見於《周禮》,《禮記·月令》上說:「仲秋之月養衰老,行糜中秋節粥飲食。」
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。《禮記》上記載:「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」,夕月就是祭月亮,說明早在春秋時代,帝王就已開始祭月、拜月了。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,逐步傳到民間。
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。秋天是收穫的季節。「秋」字的解釋是:「莊稼成熟曰秋」。八月中秋,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,農民為了慶祝豐收,表達喜悅的心情,就以「中秋」這天作為節日。「中秋」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,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,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,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「秋報」遺傳下來的習俗。
傳統活動
祭月、賞月、拜月
《禮記》早有記載「秋暮夕月」,意為拜祭月神,逢此時則要舉行中秋節迎寒和祭月,設香案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。
觀潮
在古代,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,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。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,早在漢代枚乘的《七發》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。
燃燈
中秋之夜,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。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。富貴之家所懸之燈,高可數丈,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,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,燈籠兩個,也自取其樂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。」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。
猜謎
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,人們都聚集在一起,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,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,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,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。
吃月餅
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,俗話說:「八月十五月正圓,中秋月餅香又甜」。月餅一詞,源於南宋吳自牧的《夢梁錄》,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。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團圓,寄託思念。
賞桂花、飲桂花酒
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,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,以糕點、糖果最為多見。中秋之夜,仰望著月中丹桂,聞著陣陣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歡慶合家甜甜蜜蜜,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。
玩花燈
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,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、兒童之間進行的。早在北宋《武林舊事》中,記載中秋夜節俗,就有『將「一點紅」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。
燒塔
廣東潮州的燒瓦塔,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,填入樹枝燒起火來。同時還燃煙堆,就是將草柴堆成堆,在拜月結束後燒燃。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,亦類似這種活動,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(法國侵略者)燒死的英勇戰鬥。福建晉江亦有「燒塔仔」的活動。
中秋禁忌
中秋節對於古人來說,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。在民俗中,中秋的很多活動都是有「規矩」的,不可以亂來。以下就是流傳下來的傳統中秋禁忌↓↓
一、男不拜月
舊時漢族中秋節禁忌風俗。流行於全國各地。是日夜,男子多不叩拜月亮。清富察敦崇《燕京歲時記》:中秋節「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。故京師諺曰:『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。』」俗謂月亮屬於太陽,月神嫦娥是女性。所以只能由婦女(包括女孩)拜月。
二、忌身體弱、體質差的人賞月
近段時間身體很弱的人不宜在野外賞月、拜月。若最近流過產或者生育過寶寶,那麼,也不宜賞月,即使在家中的陽台也最好不看月亮。
三、忌失意、運勢弱的人賞月
最近失意者,比如官場不順、生意虧本、倒霉事情接踵而來者,請務必不要賞月。
四、忌剛剛搬家,而又沒有「鬧房」的人賞月
最近剛剛搬家,而搬家後沒有「鬧房」,或者自己覺得搬家後身體、運勢等不好者,謹慎賞月。
五、忌頭髮遮額頭
女子務必將自己的額前頭髮捋向後邊或者兩側,千萬不要讓額頭被頭髮遮住,因為這是你的神燈所在。
六、忌出門前或者回家後不燒香
出門前燒香可以確保出行平安,回家後燒香則是表示答謝,為今後一年的出行平安祈福。
七、忌果餅不圓
當中秋的月亮掛上時,人們設壇燃香,陳列月餅瓜果等拜月亮。每家會向有月光之位在月出之時供拜,拜祭完畢之後,焚燒月光紙,擺下供月食品,然後分給家人,中秋節全家應聚在一起吃月餅,月餅又稱為團圓餅,吃了能使全家不離散,為了團圓祭月的果餅必須是圓的,即使把瓜果月餅切開來也必須是月牙瓣的蓮花狀。
八、忌吃亂月餅
有這樣一句俗語:「吃亂了月餅死公公。」新媳婦如果婚後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節的話,就要一連幾年都要在婆家過中秋節;如果婚後第一年是在娘家過中秋節的話,那就要一連幾年在娘家過中秋節。這樣可以避免吃亂了月餅,避免公公發生不測。
參考來源:www.toutia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