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人老做三事 子孫不上門」說的是哪3件事? 很多人都曾犯過「為人父母的」都要知道
兒孫繞膝,盡享天倫,這一派和樂融融的幸福景象,是很多老年人心中的期盼。
人過六十開始邁入老年生活,過了半輩子,經歷了很多,也明白了很多,但是因為心境不同,對生活的態度不同,每個人的生活狀態和幸福程度也不同。浮華一生,往昔的崢嶸歲月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;人至暮年,只能在追憶中看淡一切。縱使有著「休將白髮唱黃雞」的氣勢,但是也無法抵擋生命的衰老、日出日落,生老病死乃是世界的定律,當邁入六十歲的老年生活后,此時最重要的還是守好自己的小家,享受子孫滿堂的幸福時光。
經過了半輩子的沉浮,此時的老年人已經能夠平淡心境,坐看花開花落,但還是有人每天不得安寧,處於無休止的矛盾之中。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經過幾十年的相處,家人之間本是越來越和睦,但是仍然有些老人在晚年都無法與子孫親近,只能孤獨終老。
面對這樣的情形,其實老祖宗也曾有言「人老做三事,子孫不上門」,而這究竟說的是哪三件事?很多人都曾犯過錯。為人父為人母的,不妨多反省自己,切莫因為一時的舉動而導致家庭的禍亂。
一碗水端不平
這第一件事其實很多父母都是明知故犯,等到年老之後才知道後悔。人們常說「手心手背都是肉」,不論兒女大小,都應該平等對待,用同樣的心思去教育孩子。父母若是長期多一個孩子偏心,那被忽略的孩子從小無法得到父母的親情,則很容易心理扭曲走上不歸路。
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,講究「男尊女卑」,男人是家中血脈的延續,而女孩的地位則被忽視,甚至家中所有的財產與資源都為男孩而準備,所以父母時常偏心家中的男孩。那時候,普通的農戶以農耕經濟為主,男子則是家中重要的勞力,百姓們甚至認為「無兒有女富不長」,可見其偏心的程度。
但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,人們早已從這樣落後的思想中解放出來。成事在人,無論男女都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。古有木蘭颯爽英姿,馳騁戰場替父從軍,如今也有家中獨女單挑生活大梁。某種程度上,父母的悉心栽培決定了孩子能走多遠,如果忽視孩子的成長,等到老了之後,父母就要自食惡果,子女不僅不孝順,甚至還會避之不及。
人心不足蛇吞象
為人處事都要三思而後行,若是一味地逞能,則會人心不足蛇吞象。老年人的生活,追求的就是「安逸」二字。年輕時精力無限,身強體壯,那時不撞南牆不回頭。但是老年之後,身體和精神都處於不斷的虧空之中,這時候定要秉持心性,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吸引,不然這半輩子的家產很容易毀於一旦,甚至牽連自己的子女。
清朝的名臣張廷玉,為官期間兩袖清風,是清廉的好官,面對太子之間的爭權奪勢,他獨善其身,忠於本業。在晚年的生活中,本可以衣錦還鄉,安享天年,但卻在就要離職之際,產生了對於名利的慾望,上奏皇上,讓其享受太廟的待遇。但是伴君如伴虎,在皇帝眼中這是倚老賣老的邀功行為,雖然得到了太廟的榮譽,但卻被免去了爵位,家庭上下也受其牽連。
寧靜致遠,淡泊名利,秉持這樣的心境才能怡然自得。不論錢財、色慾、名利,這些事在晚年生活中都早已淪為身外之物,執著於此只會荒廢晚年的時光,到頭來發現萬事皆空。
摻和生活矛盾多
老年人經歷了半輩子的打拚,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,對於小輩人來說確實是指路明燈,可以提點一二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,日新月異之下,老人的觀點或許早已不再適用於當下,如果還固執己見的強行干擾兒孫的生活,那將無法被人尊重。
民間常說「隔輩親」,老人對於家中的小輩自然是格外親近,但是在子女看來這卻是縱容之舉,不利於孩子的家庭教育,兩代人之間難免產生矛盾導致家庭的不和諧。年老之際,生活寧靜些才好,老人莫不要在這事上傷了和氣。
小結
「人老做三事,子孫不上門」,如果在晚年的生活中,依舊在這三件事上執迷不悔,那將會落得妻離子散的下場。到那時,看著他人生活安穩熱鬧,即使再悔悟也是於事無補。家和萬事興,但這家和也需要自身付出努力,即使是長輩也總有疏忽的地方,做事還需要三思而後行。
來源:今日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