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香為何一定是「三根」?每根分別代表什麼?「佛教與道教」大不相同:要謹記
正值春節期間,焚香祈福的活動自然是少不了的。
無論是在家祭祖還是去寺廟祈福都會有諸多規矩需要遵守,在誠懇寄託心愿的同時也表達對這項傳統文化的尊重。
其中燒香祈福是廣為人知的一種祝禱方式,但是同樣,燒香這件事也是有許多門道的。
Advertisements
「燒香」考源
有關於燒香活動的起源,不同的學者們有不同的觀點,總的來說有以下三類。
其一,他們認為焚香起源於周禮,最早在《詩經》生民中有記,先祖後稷始創祭享禮,「誕我祀如何?或舂或揄,或簸或蹂。釋之叟叟,烝之浮浮。載謀載惟。取蕭祭脂,取羝以軷,載燔載烈,以興嗣歲」,並「卬盛於豆,於豆於登。其香始升,上帝居歆。胡臭亶時。庶無罪悔,以迄於今」。
Advertisements
在小雅中也記載了周王帶領農民「來方禋祀,以其騂黑,與其黍稷。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」。
從此,祭祀焚香這項習俗便漸漸流傳於世,被大眾所知曉。
其二,還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從未創造過焚香之禮,而是受了西方佛教的影響開始焚香禮佛,進而演化到燒香祈福。
在供佛的禮儀記載中,確實有燃香供奉。
《增一阿含經》中記載,「長者女沐浴身體,手執香爐」,後提及「此香是佛使,滿富城中須摩提女所請。」
Advertisements
可見佛教中諸多禮儀同中國民間習俗有眾多相似之處,焚香之法也可能是從佛教中化用而來。
其三,其他人認為,中國古時用香只是喜愛香料味道,而「燒香」之舉乃是受域外文化影響。
中國自古就有使用香料的先例,神農時期就已在採集花草樹木製作香料用以凈化空氣,驅疫避穢。
《楚辭》更是記載了如幽蘭、江離等香草的使用傳統。
Advertisements
而這些記載只是側重於對於香料味道的使用,並未提及祭祀焚香。
後隨著與海外文化交流的頻繁發展,在傳入文化的影響下,人們逐漸開始將香料使用在祭祀、典禮儀式中,以示莊嚴,北宋甚至出現了專門從事香料貿易的「香舶」。
無論觀點如何,不管是從西方傳入的佛教還是中國本土的創立的道教,他們都崇尚於焚香禮拜,通過香氣的瀰漫達到通天曉神的目的。
隨著宗教影響力的加大和信徒數量的增多,極大的普及了燒香禮儀,有關於燒香時的規矩也進一步完善,許多細枝末節也得以加強。
焚香從此成為皇室、士大夫以及百姓們祈福祝禱、增添雅興的普遍活動。
Advertisements
焚香的意圖
非宗教行為的焚香只是欣賞香料的香味,而不注重其背後所蘊藏的象徵意味。
相反,宗教行為的焚香活動更加註重其背後的含義。
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傳播甚廣,屬於外來宗教。
傳入中國後,其理念要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磨合,從而達到與大多數民眾精神相契合,後得以廣泛傳播。
Advertisements
佛家認為焚香可通天意,達圓滿之境。
而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,發源於中國,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,與中國上古禮制和古典理念同屬一處,其理念不需要過多的改變便可被大眾所接受。
但是二者又屬於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關係。
按照道教的說法,佛教始祖是受老子點化成佛的,即「化胡為佛」。
而佛家認為大部分道經是化用了佛經,借鑒了佛家的說法。
兩教理論在很多方面相互融合,屬於根與枝的關係。
Advertisements
佛家和道家都將焚香看作是人與上天交流的渠道,是通天地、以赤誠之心與神靈結合的方式。
兩個教派都把燒香作為祈禱求福的初始階段,首先通過燒香表達對神明的敬拜。
因此在燒香的意願方面,佛道兩家皆意為祈福、許願,以求平安吉祥。
但是二者又都是選擇「三」作為燒香時根數的代表,這是為什麼?
佛教三根香的含義
有關於三根香的含義,佛家有兩種主要的說法。
第一種說法為三根香代表著供奉佛、法、僧。
三根香不能同時入香爐,燒香時第一根香要插在中央,代表著「供養佛,覺而不迷」。
第二根香要插在右邊,代表著「供養法,正而不邪」。
第三根香要插在左邊,代表著「供養僧,凈而不染」。
三根香整體即敬佛,敬法,敬僧。
第二種說法為三根香代表的是佛教的三種境界,即「戒、定、慧」。
這分別對應了人的三毒,即「貪、嗔、痴」。
點燃這三根香即意味著對慾念的摒棄與心靈上的解脫。
第一根香為戒香,攝心為戒,因戒生定。
戒指戒律,多指五戒:不殺生,不偷盜,不邪淫,不妄語,不飲酒。
《菩薩戒本經箋要》稱道:「戒如大明燈,能消常夜暗,戒如真寶鏡,照法盡無遺,戒如摩尼珠,雨物濟貧窮」。
只有心有約束,不肆意妄為,才能終得善果。
第二根香為定香,因戒生定,因定生慧。
正所謂:諸三昧中,念佛三昧,三昧中王。
三昧就是正定的意思,定是產生智慧、悟出道理的源頭。
只有心無雜念,意志堅定,才能參悟禪機道理。
第三根香是慧香,因定生慧,由慧斷煩惱,終得圓滿。
人生有八苦,智慧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和解決這些現實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