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話「可憐之人,必有可恨之處」!其實下一句更經典 卻少有人知
俗語都是老祖的智慧之談,可以說學好俗語,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道。但是讀懂俗語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,很多看似簡單的俗語,背後隱含的道理卻能引人深思,發人深省。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老話「可憐之人,必有可恨之處」,看似很好理解,但是細細品讀卻充滿了很多道理,而這句俗語其實還有後半句,更加的經典,但是卻少有人知。
可憐之人,必有可恨之處。 可憐之人,說的就是那些生活坎坷,過得不如意的可憐人。但有些可憐是命運多舛,無可奈何地,但有些可憐卻是咎由自取、自作自受。而「可憐之人,必有可恨之處」,說得正是這種,咎由自取的可憐人。 通常這樣的人陷入苦難,看似可憐,但一切悲苦都是由自己一點點造成的,腳上的泡都是他自己走出來的,怨不得任何人。
其實這句話還有下一句,同樣引人深思,就是「可恨之人,必有可悲之苦」。 可恨之人,必有可悲之苦。 老祖宗說的這句話,意思是雖然可憐之人都有可恨的一面,但是可恨之人,也有不為之人的苦衷。
就像魯迅寫的孔乙己,雖然他個性迂腐,但本質上卻並不是一個壞人。孔乙己擁有善良的內心,而且在捉襟見肘的貧困處境之中,依然堅守著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理論。他不肯放下讀書人的姿態,這確實難得可貴。 但是孔乙己的頑固不化,也造就了他悲慘的命運。所以說「可恨之人,必有可悲之苦」,這裡的「必有可悲之苦」其實隱藏著一種物競天擇的無奈和人情冷暖的辛酸。
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,其實揭示的是生活哲學問題。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標準來衡量。人都是復雜多面向的,生活亦然,有的時候,你可以主宰生活,有的時候,生活主宰你。無論何種情況,境由心造,心境完全由我們自己主宰,所以,放下,放下,得自由輕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