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女出上聯「進進出出笑開顏,人人滿意」 書生對下聯「堪稱絕配」眾人歡呼

對聯文化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,但當時的對聯不叫這個名字,而是叫「桃符」。當時這些字寫在桃木木板上,寫的也大多是鬼神名字。

這是因為在當時,這些「桃符」被用來驅除邪祟。直到五代十國時期,它才逐漸演變成我們如今看到的對聯。

對聯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,涵蓋了婚喪嫁娶等生活中的各種場合。在古代,文人墨客之間常常使用對聯來表達機智和才學。

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就對對聯有深入研究。他與好友佛印經常聚在一起講經釋義,偶爾兩人也會用對聯來互相開玩笑。

有一天,蘇軾和佛印一起同游湖中。突然,蘇東坡看見河邊有隻狗在啃骨頭,就想拿佛印開玩笑。

於是他大聲說出「狗啃河上骨」。這裡的「河上」兩字,恰好與「和尚」的讀音相同,而佛印又正好是一個和尚。聰明的他,聽到這句話后,自然明白這是在嘲諷自己。

Advertisements

佛印的反應也十分迅速,他立即抓起蘇東坡的扇子扔進了水裡,然後說出「水流東坡詩」,其中「詩」和「屍」剛好為諧音字。

更為巧合的是,這扇子上有他自己的題詩。就這樣,在玩笑間,一副對聯便完美出爐,兩個人不禁相視一笑。

當然,對聯不僅被用於文人間智慧的較量,也漸漸成為一種社交工具,甚至影響到婚姻的選擇,因為古時很多女子就用對聯來尋找夫婿,畢竟對聯不僅可以考驗一個人的知識儲備,還能考驗他的隨機應變能力。

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個故事,便與對聯招親相關。

明朝時期,有一女子姓李,她的父親李老爺是做布匹生意的,家境富裕。由於良好的家庭條件,父母從小便培養她學習琴棋書畫、詩詞歌賦,而她也非常爭氣,不管哪一項才藝,都非常拿得出手。

Advertisements


因為她是家中獨女,父母便想招婿,希望有人能繼承李家的產業。只不過一家人對李小姐的另一半,要求都比較高。等到李小姐都成了「大齡姑娘」,婚配之事,也沒眉目,李老爺和李夫人開始著急了。

害怕女兒被街坊鄰居嘲笑的李家夫婦,便決定不管用什麼辦法,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女兒找到一位讓她喜歡的如意郎君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