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!民俗「做3事 忌3事 吃2樣」 為家人祈福納祥「不觸霉運」日子越過越順

進入農曆七月以後,會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,中元節。在民間一般會把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、七月十四或者祭祖節,說到農曆的七月,多少帶有一點神秘色彩,有的人認為它是「鬼月」諸事不宜,也有的人認為,它是吉祥月,初秋若干農作物成熟,是秋成的好時機。

「道場普渡妥幽魂,原有盂蘭古意存」,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,也被為「七月半」、「盂蘭盆節」等。中元節和清明節、下元節是我國的三大傳統祭祖節日,在民間也被稱為「三大鬼節」。

中元節在北魏時期才被設立,主要源於「三元說」中的「地官中元赦罪」,因地官所管轄之處為地府,所以據說到了中元這日,地府大門會敞開,眾鬼會離開冥界,回到陽間的家中與親人團圓,若是沒有家的就會在人間遊盪,尋找吃食,等到地府之門關閉前再回去,故而便有了「七月半,鬼門開」、「七月半,鬼亂竄」等俗語。

Advertisements

聽起來令人生畏的中元節,其實它的文化核心就是敬祖盡孝,畢竟大家口中常講到的「鬼魂」也都是別人朝思夜想,所逝去的祖先、親人。所以對於到來的中元節,大家以敬畏、敬重之心對待就好,尊重老傳統。中元節的傳統習俗較多,其中要記得「做3事、忌3事、吃2樣」,祈福納祥,不觸霉運,日子越過越順。

中元節做3事

Advertisements

一、祭祖

七月半在最初誕生之時,並非現今所說的「鬼節」,它原本就是一個專門祭祖的節日,主要源於上古時代人們對祖靈的崇拜。

農曆七月進入初秋,很多農作物成熟喜迎收穫,為了慶祝豐收、酬謝大地和祖先的照拂,人們就會在這天進行祭祀祖先,在祖先的牌位前擺上新的稻米,向祖先報告秋天的收成,算是把豐收的喜悅分享給祖先。

後來,中元節的說法盛行,民間百姓開始認為,每逢農曆七月十五,逝去的先人、親人也就會重新回到陽間,探望自己的後輩子孫,和家人團圓。

Advertisements

故而大家在七月十五的前一晚就會開始準備,提前擺好供桌,到了七月十五的早上把祖先的牌位請出來,再把茶飯、水果等供品擺到供桌上,並點燃香火。這天的一日三餐都要供奉好飯菜、茶水,讓先人吃好喝好再將其送走。

二、燒紙

Advertisements

在中元節,祭祖之後的有個傳統習俗就是燒紙,當然現在為了環保是不鼓勵大家這樣做的。據民間流傳,陽間的紙到了陰間可以當作錢用。因此人們為了讓逝去的先人在冥界能有錢花,就會提前幾日準備些金銀色的錫箔紙疊成元寶的樣子,等到了七月十五這天到先人墓地前祭拜完,壓下一些黃紙,再專門把之前準備的金銀元寶、紙錢等燒給先人,等所有紙錢徹底燒盡了才可以離去。

若是不方便去墓地的,則會在晚上到十字路口畫上圓圈,把準備的紙錢放在圓圈內進行焚燒,讓逝去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也不缺錢,能夠吃飽穿暖、不受罪。燒紙這項傳統習俗雖帶有些迷信的說法在其中,但也表達了後輩對逝去的先人、親人的一種懷念、孝敬之情。

Advertisements

三、放河燈

「火里蓮花水上開,亂紅深綠共徘徊」,中元節里最美麗的民俗景象就是大家共放蓮花燈,因是放在流動的河水之中,所以又被叫做放河燈。蓮花燈以荷花作為燈底,荷花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除了代表著潔身自好、清正廉潔等高尚品質外,還有團圓美滿的美好寓意,而燈盞、蠟燭則有著驅除黑暗,智慧照亮人生之意。

Advertisements

將蓮花燈放在河中飄蕩,是為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緬懷、悼念,能幫助他們的靈魂照亮來世的路。同時也是對活著的人們表達祝福,祈禱大家能夠幸福安康,事業、學業都能一帆風順,也猶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,具有高潔的品性和智慧。

中元節忌3事

一、忌夜遊

到了中元節這天,若是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急著處理,盡量早早地回家待著,別在夜間外出活動。根據老一輩的說法,這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,尤其是到了晚上,陽氣減弱,陰氣上升加重,很多鬼魂會遊走在街巷,要是出去跑動,很可能會衝撞到「髒東西」,觸到霉頭。

這些雖然只是民間傳說,但還是要有著敬畏之心為好,早點回家休息。另外,也不要去別人家串門,在家中切勿吵架,儘早入睡不要熬夜。如果要出門,也不要亂跑亂踩,特別是別踩到送給亡靈的紙錢,看見畫圓圈的地方要避開走。

Advertisements

二、忌吃祭品

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擺很多供品來祭祀祖先,以表敬意,像各種豬肉、雞肉、點心、水果、飯菜等。按照民間的說法,這些祭品通常是不能亂吃和亂動的,逝去的先人在這天會回到家中團圓,供品是獻給他們的食物,如果被吃了,那就會惹怒先人,他們就不會再保佑家中平安幸福,從而招來厄運。

家中有小孩子的,他們年紀小不懂事,一定要提醒、看護好他們,不要亂動或偷吃祭品,以防惹得祖先不快。

三、忌拍人肩膀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