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影18年!58歲張曼玉「近況曝光」 身形乾瘦住貧民區「不婚無子」直言:每天過得很快樂

1


就在這幾天,張曼玉重現江湖。


她在抖音開號,記錄生活。

姿態之愜意,

生活之自在,

令人羨慕至極。


她騎著單車,在倫敦街頭自在行走。


她雖然乾瘦,但在鏡頭面前,依然從容、張揚、風情萬種。


Advertisements

她和朋友一起,迎接新年。


她告訴世人:


「現在的我,每天生活過得非常之好,可是看回這些片段,發現那一段時間也是過得很快樂和充實。」


Advertisements

簡而言之,生活自在,歲月從容。


無論此時。

抑或彼地。


有人說,當劉嘉玲拚命拗姿態,秀「人間富貴花」stlye時,張曼玉跳脫於一切規則,用氣質與本真,活成雲水一般的存在。


她不在乎評價。

也不care名、利、流量與規則。

她活成了真正的她自己。


2


張曼玉的自在感,是從港姐就有的。


他人為了名。

為了利。

為了出人頭地,才去參加港姐比賽。

她不是。


她就是為了玩兒。而她更令人驚訝的是,她會坦率地說,「我就是為了虛榮」。

根本不在乎他人會如何解讀。


她那時,就有那樣的自由與底氣。


這與她的家庭、教育與生活環境,脫不了干係。


8歲時,與家人一起移居英國。


童年是在英格蘭肯特郡度過的。家中氛圍自由,不缺愛,有追求,父母尊重自我。


Advertisements

1982年,張曼玉回香港度假。


走在街頭的時候,一家廣告公司看上了她,請她做兼職模特。


她覺得好玩,就去試了一試。

沒想到效果好得驚人。


她就這樣玩著玩著,半隻腳玩進了娛樂圈。


1983年,她看到了香港小姐選美大賽的廣告,上面寫著,只要選美勝出,就能獲得演戲的資格。


Advertisements

她想試試表演。


所以就參了賽。


意料之中,她獲得了香港小姐亞軍。這一年,她又回到了英國,代表香港參加「世界小姐選美比賽」,入了前15名。


從此,她成了王晶導演眼中的「一張白紙」:一看就是毫無經驗,毫無心機,性格比外形更可愛。

她出演大量的電視劇,沒心沒肺地演一個又一個「花瓶」。


觀眾對她的記憶,只停留在美貌上。


他們會說,「哦,那個小妞,挺美的,我記得她。」


具體記得什麼,就不清楚了。


沒錯,她是花瓶,是小妞,但她也是一個不認輸的、貨真價實的拚命三郎。


她轉戰大熒幕。


這時期她的電影是《青蛙王子》和《緣份》,一聽名字就知道她的角色是什麼樣的:還是花瓶,完美的延續了她在電視劇時期的風格。


Advertisements

後來,她與成龍合作了《警察故事》,走的是成龍式的喜劇片風格。


為了與成龍配合好,她堅持不用替身來拍高難度的鏡頭,就算受傷了也只是到醫院裡去縫幾針,絲毫沒有抱怨。


Advertisements

成龍說,「她總是最早一個到,最晚一個走,非常敬業。」


到了1988年,她的敬業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,那一年,她貢獻出了12部電影。


儘管匆忙,成績華麗,她還是「花瓶」張曼玉。


觀眾們看不到她的付出。


只看到她的表演,仍像一瓶白開水,一空二白,不值得細品。


就連張曼玉自己也說,「我進入電影圈的時候,對我來說,拍電影就是個遊戲,我對它一無所知。」


在她眾多的嘗試中,《旺角卡門》是個特別的存在,這部電影是王家衛的處女作。


銀幕上,她是一個不起眼的鄉下妹,到香港找她的表哥阿華,阿華收留了她之後,她就住在阿華的家裡。


Advertisements

這次,張曼玉第一次感受到了角色的深度。


她像一束不染塵俗的光,穿梭在表哥阿華與朋友阿友的世界中,而他們的世界里充滿混亂,黑暗,不得已,無論怎麼努力都處在社會的最低端。


不再大叫,不再咋咋呼呼蹦蹦跳跳,她成了自己肢體語言的掌控者。


透過那不經意間的一次一次回眸,你看到了她的心,她的嚮往,她的執著。


她學會了演戲,也將自己的被掩蓋的天賦釋放了出來。


「在王家衛之前,做演員對我來說,只是做出反應,無緣無故的喊叫,像個孩子一樣無節制的哭。到了《旺角卡門》,我找到了感情的切入點。從這裡開始,我知道該怎麼演了,開竅了。」


她決定將電影作為終生的藝術來追求,開始選一些能夠讓自己成長的電影。


當然,張曼玉很幸運,她年輕時根本不用自己選電影,王家衛已經幫她選好了。


充滿濃濃回憶殺味道的《旺角卡門》結束后,她成為《阿飛正傳》的獨領風騷的女主角之一,而另一個女主正是劉嘉玲。


《阿飛正傳》是一場小人物的人生。


他們都很年輕,都放蕩不羈,想要找個地方或者一個人的心靈來歇腳,又想大步流星的往前走。


停下是渴望,出走是使命,不過因為太年輕。


電影里,張曼玉把痴情表現的一覽無餘。從這一刻,她才深深體會到,電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。


3


一個演員,是需要發瘋的。


你的每個眼神都需要發自內心,可你又不能百分之百的展示自己,你必須成為那個角色本身,就像把肉與靈同時獻給自己的情人——相愛相殺的那種。


90年代,張曼玉的情人是《甜蜜蜜》,是《阮玲玉》。


她是獨領風騷的一代影星。


而整個電影行業興興向榮,發展迅速。


那時的導演與觀眾都很樸實,渴望更好的電影,渴望更真誠的製作。


互相之間有種古怪的默契。


1992年,張曼玉憑藉《阮玲玉》,拿到了她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獎項,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。


她成了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第一個獲此榮譽的亞洲女明星。


但她沒有停住腳步,她才28歲,她還有精力追尋更具深度的表演。


她放棄了那些冷颼颼的文藝片,轉而選擇《新龍門客棧》,成了一個黑店老闆娘,風騷,浪蕩,義氣,卻又非常潑辣。
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